這里就是房守庫養(yǎng)殖三文魚的地方。記者從北京專門趕到這里采訪房守庫,見到他之前,記者對了解他的人進行了采訪,他們對房守庫的評價引起了記者的好奇。
胡起:龍頭老大。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,他的模式只能有人仿造,沒有人能取代。
孫福臨:在咱們市里是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,影響也比較大。家喻戶曉,婦孺皆知。
胡起:大人物我也沒見過,在我心目中他是比較偉大的一個人,他辦事就沒有辦不成的,我這些年就是說跟他在一塊兒,就是基本上沒賠過錢,全是掙錢,他這個經(jīng)營腦瓜我也非常佩服。在我的心目中二哥永遠是第一位。
房守庫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他又做了什么,居然讓大家如此佩服?
他就是房守庫,記者見到他的時候,他正領(lǐng)著工人準備捕逮三文魚。
房守庫:以最快的速度把這魚裝好,快來快走,就是時間越快越好,馬上去準備去吧。
捕逮三文魚,要求最高的就是速度,每到像這樣大規(guī)模捕魚的時候,房守庫都要到場指揮,甚至親自動手。
房守庫:你不是四條裝一箱嗎?
顧客:對,四條裝一箱。
房守庫:可以。
工人:23斤。
房守庫:23斤,誰記著呢?
顧客:剛才那個11斤8兩。
房守庫:快,快點,快點。我們這個魚,每條都是寶貝,一條的價值五六百塊錢,必須要快,否則死了就不值錢了。
像這樣一條三、四斤重的活三文魚,就能賣到五六百元錢。盡管價格昂貴,每天都有不少顧客慕名到房守庫的養(yǎng)魚場購買。
遼陽顧客郎宇:以前的魚都是冰箱里面的,凍的,而且都是成段的,不像這樣活的。
沈陽顧客相贏:聽朋友說這活的非常好吃,所以特意過來的。
記者:你今天買多少?
丹東顧客許玉剛:買了鮮活的共14條。
記者:14條能有多少斤?
丹東顧客:能有七八十斤吧。
房守庫養(yǎng)魚的地方與眾不同。養(yǎng)魚場在鴨綠江寬甸縣太平灣水庫的上游,這里水流湍急,水溫常年都在20度以下。在此之前,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人養(yǎng)成過三文魚,連專家都認為養(yǎng)不成。而三年前,因為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巨大的商機,房守庫把一天能賺七萬元錢的建材生意交給妻子管理,自己來這個地方養(yǎng)殖三文魚。
寬甸縣漁政所所長王曉斌:那些專家都以為是不可能的事,俺們都覺得是個笑話。
村民:說良心話,天方夜譚一樣,俺們養(yǎng)那個魚都沒成功,他養(yǎng)那魚他能成功嗎?不可能的事。
然而,更讓人想不到的是,房守庫卻在鴨綠江的這個地方養(yǎng)成了三文魚,2012年將給他帶來四千多萬元的財富,這相當于他經(jīng)營建材生意利潤的兩倍還多。
我國一直都是從國外進口冰凍三文魚,國內(nèi)很少有人能養(yǎng)成,那么,養(yǎng)殖三文魚到底有哪些困難?又有多大的商機呢?
不僅養(yǎng)殖三文魚,房守庫的建材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,并創(chuàng)造了平均一天純利潤七萬元左右的財富奇跡。房守庫又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?
1993年的時候,當時在市工會上班的房守庫就下海經(jīng)商了。因為看到當?shù)氐慕ú纳夂芑,房守庫就在市里的這個建材市場開了一家建材批發(fā)站。
可讓房守庫納悶的是,別人家的生意都很好,而自己的店開業(yè)一個多月,居然一件商品都沒賣出去。直到一位叫胡起的木匠說出了建材行業(yè)里的內(nèi)幕,房守庫才恍然大悟。
胡起:因為客戶他不明白這個東西好壞,就得帶這些工人去,你不給木匠、瓦匠、員工回扣,沒人在你家買料。
房守庫:我們不想這么做。但是你不這么做,人家不往家里領(lǐng),就生意很淡。
那時候,建材行業(yè)生意紅火的背后,競爭也非常激烈,給回扣、以次充好的現(xiàn)象很普遍。剛?cè)脒@一行的房守庫沒有這些關(guān)系,也不想這么做,就這樣一直慘淡經(jīng)營著建材批發(fā)站5年時間。
1998年4月的一天,房守庫到沈陽出差時,看到了火車站附近的一家百貨超市生意很好,這讓他找到了翻身的機會,也書寫了每天凈賺六七萬元的傳奇。
房守庫:看到一個賣百貨的超市,每個人進來以后,也不用講價,選完就走,樂樂呵呵沒有任何的紛爭和矛盾。
房守庫靈機一動,如果把建材批發(fā)站改成建材超市的話,增加建材品種,每件商品都明碼標價,不就可以避免吃回扣現(xiàn)象了嗎?房守庫用了三個月時間,把原來的建材批發(fā)站擴建成了遼寧省第一家建材超市。
胡起:最主要是明碼實價。而且還有一個什么呢,東西你認為不好,可以來退,這在以前在別人家是不可能的事。
孫福臨:很火爆,甚至得排隊買。
房守庫:每一天都是六七萬塊錢的收入。
記者:凈賺?
房守庫:對,純利潤六七萬塊錢的收入。一年平均下來接近兩千萬。
建材超市的經(jīng)營模式引起了行業(yè)的震動,迅速改變了當?shù)亟ú氖袌龅幕靵y局面,房守庫也一躍成為這個行業(yè)的領(lǐng)軍人物,他在短短五年時間,就積累了七千多萬元的財富。
2009年,生意越做越大的房守庫突然做出了一個決定,他要把年賺2000萬的建材生意交給妻子管理,自己去養(yǎng)魚,而且去到連專家都認為養(yǎng)不成魚的地方去養(yǎng)魚。
這里是鴨綠江上的水豐湖水庫拉古哨大壩,房守庫要養(yǎng)魚的地方在這個大壩下游六公里處。因為這里江流湍急,溫度很低,常年低于20攝氏度,當?shù)剡沒有人在這里養(yǎng)魚成功過。
他叫房國平,是房守庫的堂哥,就是他的一句話,讓房守庫做出了養(yǎng)魚的決定。2009年春節(jié),在臺灣省居住的堂哥房國平回遼陽探親,他跟房守庫說了一件事。
房國平:這個市場太大了。我們在臺灣幾乎人人都吃,在大陸沿海哪沒有這道菜的,可是你要去追根究底他的食材哪來的,全部都進口的,沒有必要嘛。這外國人能養(yǎng)得出來,中國人為什么養(yǎng)不出來?不可能嘛。
中國水產(chǎn)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:中國每年的需求大約在四十萬噸左右,那么國內(nèi)養(yǎng)殖捕撈合起來三萬噸,進口方面現(xiàn)在大致也是三萬噸左右,合起來也只有六萬噸左右。實際上還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。
2009年以前,國內(nèi)市場銷售的三文魚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冰凍三文魚。那么,現(xiàn)在的情況又怎么樣呢?這里是遼陽市最大的水產(chǎn)交易市場,記者到這里進行了調(diào)查采訪。
記者:咱們這個市場里面有賣活的三文魚的嗎?
經(jīng)營戶:沒有。
記者:從來都沒有嗎?
經(jīng)營戶:沒有。
經(jīng)營戶:這都進口的,這玩意沒有活的。
經(jīng)營戶:能不能養(yǎng)活不知道。因為誰不愛吃活的啊。對不對?誰都喜歡吃活的;畹男迈r啊。
記者:這個三文魚賣多少錢一斤?
經(jīng)營戶:賣55元一斤。
三文魚是冷水性洄游魚類,主要分布在高緯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域。我國市場上的三文魚除了漁民遠洋捕撈外,主要依靠從丹麥、挪威等國家進口冰鮮的。
在2009年的時候,房守庫就感覺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,他產(chǎn)生了養(yǎng)殖三文魚的念頭。三文魚盡管可以在淡水中養(yǎng)殖,但對養(yǎng)殖環(huán)境要求非?量,這也是我國很少有人養(yǎng)殖三文魚的主要原因。
中國水產(chǎn)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:三文魚要有清澈的水質(zhì)、要有一個較高的有氧。為什么我們說在流水里去養(yǎng)呢?實際上流水的氧就是通過水流動使得有氧量比較高。還有水溫的問題。一般講都在18度左右。特別是說到繁殖的時候,要求水溫比較低。如果這三個條件不具備的話,就養(yǎng)不了。
房守庫四處尋找能夠養(yǎng)殖三文魚的地方,但半年多時間,他跑了很多地方,都沒有找到。2009年10月的一天,房守庫陪這個叫孫福臨的朋友到丹東考察投資項目,當他們來到鴨綠江的太平灣水庫時,房守庫突然變得異常興奮。
孫福臨:特別振奮,我們看了其實當時感覺到很平淡,因為那地方比較落后,也比較貧窮。
同行的朋友對房守庫這個突然的舉動有點摸不著頭腦,但他們不知道,這個地方,正是房守庫苦苦尋覓養(yǎng)殖三文魚的寶地。
房守庫:上邊你看前邊有個大壩,大壩一百多米深。全年水溫不超過20度,而且冬季水溫還是在零上4、5度。一個是流水產(chǎn)生的高營養(yǎng),這是一個我們養(yǎng)魚很難碰到的一個水域。得天獨厚的條件。
此時的房守庫信心十足,他要在這里建成東北地區(qū)最大的三文魚養(yǎng)殖基地,打破三文魚沒有活魚進入市場的現(xiàn)狀。
可是,連房守庫自己也沒有想到,他的這個決定,讓他的事業(yè)日后幾乎遭受滅頂之災,也同樣是這個決定,實現(xiàn)了他新的財富爆發(fā)。
2009年11月,房守庫將建材生意交給妻子打理,自己承包了太平灣水庫300畝水域,投入了640萬元,從國外引進了三文魚卵和孵化設備,在當?shù)亓阆氯當z氏度的冬季,開始了他的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。
房守庫:這個是我住的屋,現(xiàn)在這是我的辦公室,過去我們那時候都是這樣的地板。風吹上來,特別冬季,總是零下27、28度以下的溫度,很冷很冷,F(xiàn)在由于鋪上地板了,風就上不來了。
當時,在這座四面透風的簡易小房子里,房守庫一住就是三個多月。艱苦的條件讓過來看他的家人和朋友很震驚。
妻子王立英:底下全是冰,凍得手就像貓咬似的,站一會在屋里暖和暖和,再出去挑,就是天天這樣。
胡起:當時我一去一看,我說這是我的二哥房老板嗎?這也不是啊。當時那個身上可能比要飯的穿的能強點。就是那個形象,當時我問他,二哥你怎么穿成這樣呢?二哥告訴我,哥們啊,不冷就行啊,還什么這樣那樣的。
雖然條件很苦,但那時候房守庫很快樂,他相信水下的這些魚很快會給他帶來巨額財富。因為房守庫在這里建了360個網(wǎng)箱,即使按照一半的產(chǎn)值估算,每年也能養(yǎng)出至少500噸三文魚。
房守庫:我們現(xiàn)在在市場的賣價,一噸就將近十萬塊錢。你要是500噸,打掉所有的綜合費用,也應該在四千多萬元。
有了這得天獨厚的養(yǎng)殖環(huán)境,加上房守庫的精心喂養(yǎng),三文魚長勢良好,一切都在按房守庫的計劃一步一步實現(xiàn)?墒窃谶@看似平靜的水下,卻是暗流涌動。一場災難正悄然而至。
2010年8月,丹東市寬甸縣爆發(fā)百年不遇的大洪水,鴨綠江水位超過警戒線7米,養(yǎng)魚場上游的拉古哨大壩不得不拉閘泄洪。
村民:我長這么大沒漲過這么大的水,所以老百姓家大柴、苞米垛,這些東西一下就沖到鴨綠江里,水流特別急,一下就沖在網(wǎng)箱上面。
洶涌的洪水,將網(wǎng)箱連同來不及撤退的房守庫一起卷走,而下游2公里就是一座鐵路大橋,情況十分危急。
村民:當時拖進去,傻眼了,完了,拖不住。
王所長:當時他穿救生衣在上邊呆著,旁邊有老百姓的漁船幫著弄,可是船小拖不動。
村民:當時非常危險,掉江上一點生還機會都沒有。
眼看網(wǎng)箱就要撞上橋墩,千鈞一發(fā)之際,房守庫急忙跳上村民的漁船,順手用斧子砍斷了拖網(wǎng)箱的繩子。
房守庫:上到他們的船上,我一回頭,我整個那幾十萬尾魚全撞到橋面了。當時那個場面你是沒看到,看到以后你終身不忘。幾十萬尾魚白花花的一片,整個網(wǎng)箱都撕開了。
房立東:當時的魚不大,就是魚肚泛白。在江邊隨處可以看見。
盡管撿了一條命,但這場洪水徹底摧毀了房守庫的養(yǎng)魚場,投進去的六百四十多萬元全部打了水漂。那段時間,房守庫無心清理江面上殘留的網(wǎng)箱。他經(jīng)常一個人坐在江邊發(fā)呆。
妻子王立英:我說咱就不干了,回去吧,咱們也不是差這么點錢,但是他不聽。他說我不能回去,我回去怎么能面對這些人?他做一件事不干成功,他絕對不放棄。
房守庫:你說你走出來的時侯下了很大決心,把家里錢也帶出來很多,你說你回去了兩手空空,也確實沒法面對社會的朋友和自己的家人,那時候就合計就是死在鴨綠江也不想回到自己家鄉(xiāng),做我就做成,要不我就不回去了。
看到房守庫如此堅持,妻子沒再說什么,帶著小女兒來到他的身邊。在英國學海洋生物學的大女兒謝薇薇此時也拿到了博士學位,她放棄國外優(yōu)厚的待遇,也回來幫助父親。
大女兒謝薇薇:我在養(yǎng)殖方面我有技術(shù),然后在英語方面和國外的一些商機、三文魚蟲卵、飼料我都比較了解,而且我的大學是在國內(nèi)念的,都是生物這塊,我有很好的人脈,都能來幫助我的父親。
大女兒的加盟讓房守庫重新振作起來。2010年9月,他從交給妻子管理的建材公司拿出了600萬元,重新在這里建起了三文魚養(yǎng)殖基地。
到2012年7月,房守庫養(yǎng)殖的三文魚終于可以上市了,按照他的財富計劃,自己最大的亮點就是買活魚。為了快速打開知名度和市場,房守庫選擇當?shù)刈钣忻囊患液ur酒樓進行合作。
廚師長孫喜華:他找到酒店以后,說他有活三文魚了,活三文魚,他當時一說我就很吃驚,因為之前到過的酒店,全是進口的死的三文魚,他說有活的我就感覺挺新奇的。
房守庫:他說這么多年我們一直賣國外進口的冰鮮和速凍魚,怎么可能我們丹東地區(qū)能養(yǎng)出來活的三文魚。
孫喜華做了17年廚師,也從沒見過活的三文魚,聽到房守庫養(yǎng)了不少三文魚,很是驚喜,馬上產(chǎn)生了合作的念頭。
廚師長孫喜華:當時我說你有真的三文魚,他說真的有活的三文魚,就是在丹東養(yǎng)的,說找到咱家酒店,因為咱家酒店經(jīng)營的海鮮品種,應該在丹東是最豐富的,所以說你可以往里推。
第二天,房守庫就把活的三文魚帶到了這家酒店。
廚師長孫喜華:拿來以后感覺就挺興奮的,真的有活的三文魚。我們用最大的魚缸來養(yǎng)三文魚,客人來了以后該感覺很震撼。
雙方簽訂了長期供貨協(xié)議,活的三文魚成為這家酒店攬客的新招牌,也幫助房守庫打開了市場。為了把鮮活的三文魚賣得更遠,房守庫又設計了這種獨特的活三文魚專用運輸車。
房守庫:這個是三文魚的專用車,那個是液態(tài)氧罐,能調(diào)節(jié)水中的有氧量,含量多少,它本身還有降溫的功能,這是四根管,液態(tài)氧通過四根管進入到四個水倉里,這個每個水倉你會看到,這里都在冒著低溫的泡,這里就是在供氧。再在水箱里加上冰,鮮活三文魚的銷售半徑就可以達到3000公里。除了當?shù)睾椭苓叺貐^(qū)的市場外,房守庫的三文魚遠銷到了北京、上海、福建等地。
2012年,房守庫有五百多噸三文魚上市,將會給他帶來四千多萬元財富,這個收入已經(jīng)是他那建材生意的兩倍多,F(xiàn)在,房守庫又在醞釀一個新的財富計劃,他要把三斤左右的三文魚運到海上繼續(xù)養(yǎng)殖,一旦這個計劃成功,一年就能給他帶來上億元的財富。
——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《致富經(jīng)》欄目提供